上汽大众途昂Pro“和新势力抢用户”
2025年03月15日 阅读:805503月10日,上汽大众途昂Pro压轴登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上汽大众燃油车智能化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途昂Pro提供了多屏互动、高阶驾驶辅助、DCC智能底盘等全方位的智能化升级。
作为上汽大众燃油车阵容的巅峰之作,途昂Pro首次引入第五代EA888发动机与“传家宝”一般的4Motion四驱系统一起,呈现了顶级的机械性能。
作为一款四驱B级合资SUV,途昂Pro以24.99万元起售,让经历了多次“一口价”的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都要说:“心疼了”。
随着途昂Pro的发布,上汽大众将品牌、产品力、价格、品质等一整套底牌都拿到桌面上,摆出了积极的进攻态势。而这场攻势的目标,如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上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傅强所说,是“和新势力抢用户”。
“Pro的意思是引领”
作为燃油车智能化的Pro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途昂Pro的智能化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但在上汽大众内部,Pro一词承载着更高的期待。
“Pro的意思是引领。”在发布会后接受北青汽车等媒体采访时,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对Pro给出了新的解释。
首先引领的是上汽大众的智能化。陶海龙表示:“智能化是竞争的下半场,我们认为,油车同样可以做到智能化。”
如何定义更智能?陶海龙的理解是座舱系统的高度智能化,更是高算力芯片支持电子电气架构以及电子电气架构的整合及应用。在消费者较为关注的智驾方面,上汽大众不会因为燃油车的身份而放松对行业水准的追踪。陶海龙表示,要在燃油车实现新能源汽车所做到的智驾水平,并且通过OTA来不断更新迭代。
在智能化之外的领域,途昂Pro同样做到了“引领”。第五代EA888发动机拥有出色的性能表现,不但技术领先,而且有接入混动系统的潜力和准备。陶海龙认为,混合动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发动机,因此上汽大众将应用这代发动机技术赋能传统动力和混合动力产品,“对上汽大众来说,发动机是我们传统的强项,一直以来投入非常大,未来我们在发动机上依然会持续投入,以保证其先进性。”
陶海龙透露,上汽大众很快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密集上新。在稳扎稳打、严格遵守大众成熟的开发验证流程的基础上,上汽大众全新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在2025年下半年起陆续推出。
B级SUV市场必有一场大战
途昂Pro的上市,正赶上B级SUV市场热闹的时候。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B级SUV细分市场规模达到439.2万辆,增速更高达36.2%,引领全行业。
但另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是,传统上更具活力的A级SUV的市场规模却出现了萎缩。此消彼长之间,有识之士已经看出了竞争制高点的转移。傅强指出,随着许多新能源车型、包括增程和插混车型的进入,B级SUV市场将迎来一场大战。
既然必有一战,那么悉心打造的途昂Pro就将为上汽大众摆出进攻的态势,而“一口价”的策略就是进攻的矛头。陶海龙坦承,途昂Pro的定价是比较激进的。傅强则明确表示,这一激进定价策略,上汽大众不但希望和传统豪华品牌较量一下,更希望“从新势力手中抢回用户”。
傅强认为,途昂Pro的优势在于产品的综合实力。“不是说样样都拔尖,但从综合实力来讲,它比较好的满足了用户对长距离的、野外的、短途的、舒适的、豪华的、智能的出行需求,综合实力是最好的”。
在这些的优势之外,上汽大众也要发挥隐性的优势。傅强表示,上汽大众为途昂Pro推出了整车终身质保政策,就是将隐性的品质优势显性化,希望用户能够清晰的看到途昂Pro的拥车成本,理性地来选择这款“综合能力最能打的”SUV产品。
一口价的前提是保证质量
最先提出“一口价”对上汽大众,让合资车有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但也有人担心:强力的降本会不会引起质量的下滑。不过,在上汽大众看来,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我是大众质量保障部部长出身、实验室经理出身。”陶海龙在采访中着重讲到了这一点,并在多个话题中反复强调“质量”。显然,即便实行了令陶海龙“心疼”的低价策略,上汽大众依然不肯在质量上有所松懈。
陶海龙承认,如今汽车行业的竞争是如此的激烈,以致于上汽大众也要面对这样的现实,“该瘦身的地方一定要瘦身”。但是,质量领域丰富的工作经验,让陶海龙对成本与质量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关系和矛盾。企业经营降本的方式和机会点有很多,并不等同于降低质量。”
陶海龙表示,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上汽大众可以通过享受中国工业发展的红利来实现降本。他举例说,通过生产设备的国产替代,上汽大众在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保证足够的长期精度。“我们中国制造业的先进程度和成本控制能力,是非常惊人的。”
此外,陶海龙补充说,合资企业的体系优势能够共同提出更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成本的降低,而管理效率的持渐进的提升也能够在长期过程中实现成本的降低。
采访后记
在整理采访速记时,北青汽车发现,“质量”一词在整场采访中出现了19次。作为参考,“智能”出现了21次,“价格”出现了19次。
当然,还有一个词的使用频率达到了22次,比这三者都高,它是——
“用户”。
文/杨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